跨越深蓝丨中国铁建大桥局获评首届茅以升路桥工程师创新团队
浏览次数:
时间:2025-07-11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道路交通委员会公布首届“茅以升路桥工程师创新团队”入选名单,由中国铁建大桥局牵头组建的“大跨跨江跨海桥梁建造技术创新团队”成功获评“茅以升路桥工程师创新团队”。这支为承建京台高铁“咽喉”——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工程而组建的团队,成立于2013年。团队带头人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正高级工程师(中国铁建大桥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樊立龙,现有核心成员14人。创新团队遵循“吃技术饭,打设备仗”的原则,坚持理论实践并重、经验与创新结合,系统性开展系列技术创新工作。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发展为一支团结奋进、创新突出的攻坚团队。
团队合影
针对海域大风大浪冲击与腐蚀的挑战,创新团队立足大桥结构特点和自然环境,历时7年攻关,系统开展海况环境、海床地质、施工装备等领域研究。团队首创埋置式组合平台快速搭建技术,研发大直径冲击钻头及帷幕注浆、模袋围堰工艺,创新设计恶劣海况钢吊箱围堰、双孔连做节段拼装造桥,克服了大风、强涌浪、深水、重度腐蚀及复杂地质叠加的极端环境限制,攻克了台湾海峡暴风潮海域“建桥禁区”的技术壁垒。相关成果创新了复杂海域桥梁设计、施工工艺、工程装备及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评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年度十大创新技术、省部级科技奖8项、授权专利20余项、省部级工法7项,出版专著1部,并荣膺詹天佑奖、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诸多奖项。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研制首台双孔连做节段拼装造桥机,实现过孔一次完成两孔梁的造桥任务,降低了恶劣自然条件下造桥机过孔发的安全风险,海上架梁工效提高2倍
创新团队自成立以来,主持开展了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广州明珠湾大桥、澳门大桥、李埠长江公铁大桥、甬舟铁路桃夭门公铁大桥、六横公路青龙门大桥等10余座特大桥梁建造核心技术研究。在一系列复杂桥梁工程的突破和建设过程中,创新团队聚焦“八型九船”“五系七塔”“两型四款”悬臂造梁机等桥梁施工核心装备,具备以永临结合围堰为代表的桥梁施工设计、以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设备为代表的监测监控、以智能悬臂造梁机为代表的装备研发、以海上船舶施工为代表的桥梁运架施工、以数字底座赋能数字化转型等科技创新能力,并以“服务企业项目、支撑企业需求、引领企业发展”为导向,坚持“科技研发+工程应用”双轮驱动,建设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装备研发、工程建造、工业制造、运营服务“六位一体”桥梁现代化产业体系。
澳门大桥-研制吊重2200t、限高60m双L型臂架起重船用于澳门大桥大节段钢梁架设,解决了临近机场航空限高等限制区钢梁架设难题
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项目青龙门特大桥-防撞套箱永临结合兼做围堰设计,采用大型起重船整体安装施工
广州南沙明珠湾大桥-研究超大悬臂“拱梁同步架设”斜拉-扣挂架梁施工,解决施工期间影响通航问题
李埠长江公铁大桥-超大型陆地沉井施工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和智能取土系统相结合的智能建造体系,实现沉井下沉的全过程可视、可测、可控